elisa實驗(ELISA/EIA,簡稱“酶免試驗”)是一項現代醫學檢驗基本的、常規的檢測技術。盡管在90年代初期,由于以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為代表分子生物學水平技術的發明,人們紛紛預測,酶免試驗將被更高靈敏度、數信號放大的、病原體水平檢測的核酸放大試驗(NAT)所取代。但由于免疫標志物(抗原/抗體)具有無法替代的意義,以及酶免試驗具有操作簡便、技術可靠,特別是,90年代末期ELISA檢測系統的靈敏度和特異性以及檢測過程的自動化得到了顯著提高與完善,因此,酶免試驗再也沒人懷疑將被淘汰,而成為傳染病血清學標志物(如肝炎、艾滋、致畸病原Torch)、腫瘤標志物及內分泌等各種免疫指標檢測的主導技術。
支持酶免試驗技術的進步,酶標板檢測儀器朝著二個方向快速發展。一方面,側重酶免試驗的光學檢測系統----酶標儀,到90年代末已達到狀態;隨著納米技術微量加樣的發展,酶標儀將很容易由檢測傳統的96微孔板,轉化為檢測384微孔板,甚至1536微孔板,達到更高的檢測效率。
另一方面,側重酶免試驗處理過程技術----酶標分析系統,到90年代末也已充分發展;隨著多任務軟件,如O/S2,Unix及Windows NT等操作平臺的完善,滿足現代實驗室GMP/GLP要求的全自動酶標分析系統,正在世界各種實驗室普及。應當指出,在發達國家全自動酶標分析系統的進步,是由法規要求嚴格、酶免試驗結果至關重要的血站實驗室需求推動的。這是因為,不同于病人檢測結果,僅是醫生診斷的參考數據,血站血液篩查實驗室的檢驗結果判定,將直接決定血液的安全性。
以日本為代表的“全面實驗室自動化”(TLA)運動,對于全自動酶免分析系統產生了巨大的需求。在90年代初期,手工酶免試驗操作曾經成為TLA的主要障礙。目前,由于全面實驗室自動化具有標準化、率、高質量的自動化與網絡化特征,正成為實驗室發展的新趨勢。
酶免試驗自動化與網絡化的時代已經到來,全面實驗室自動化不再是一種模型。了解這些技術進步將有助于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
一、樣本處理自動化
根據美國病理學院(CAP)的調查報告,實驗室誤差(ERROR)產生原因的79%因素,是因為實驗過程中樣本處理不當造成的。
區別與其他檢驗技術針對于每一反應單元對應于一份標本,酶免試驗的樣本處理必須基于批量化操作----96孔酶標板。*代多功能(Robotic)樣本處理機,是由瑞士哈美頓(HAMILTON)公司開發于1985年上市的Microlab 2200。這是一臺基于機械臂運動和稀釋分配器(Diluter)原理,采用8或12根固定距離的特弗隆探針,由BASIC程序控制的樣本處理機。
隨著酶免試驗的普及,基于稀釋分配器原理的樣本處理機得到快速發展,先后有數家廠商開發了十余種樣本處理機,以滿足實驗室液體處理需要。如瑞士哈美頓公司的Microlab 4000等。
上一篇 : COX2 elisa試劑盒的研究探討
下一篇 : 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放免試劑盒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