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及目的
抑郁癥發病機制不清。結構影像、遺傳、神經生化的研究都從不同角度闡述了抑郁癥的發病機制,種種證據也顯示抑郁癥的發病在腦代謝層面是有其器質性基礎的,但至今還無明確、統一的結論。蛋白質組學技術為抑郁癥發病機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本研究通過建立抑郁癥的動物模型,利用雙向電泳和質譜鑒定技術,分析海馬組織差異蛋白質表達,旨在探索抑郁癥新的治療靶點,為建立客觀的診斷、治療、停藥指標提供線索。
方法
以雄性成年SD大鼠10只,采用慢性不可預見的輕度應激(chronicunp 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制作抑郁癥模型。將動物予以夾尾1 min、禁水24 h、禁食24 h、45℃環境5 min、晝夜顛倒24 h、水平振蕩30 min (160次/min)、4℃冰水游泳5 min,7種刺激每天隨機采取1種,共安排3周。經行為學測試:蔗糖水試驗和曠野試驗(open - field test)評估模型后,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提取海馬組織蛋白質,以固相pH梯度雙向凝膠電泳分離蛋白質,考馬斯亮藍染色后,應用ImageMaster 2D軟件進行圖像分析。胰蛋白酶膠內消化,進行MALD I -TOF-MS質譜分析,將得到的質譜數據,去除主要干擾峰后,檢索NCBI數據庫,鑒定蛋白質。
結果
10只大鼠應激后興趣和快感明顯缺乏,活動減少,模型建立成功。雙向電泳圖譜分辨率高,重復性好。抑郁組平均蛋白質點數為(1 609100 ±1510)點,正常組平均蛋白點數為(1615167 ±29178)點,匹配率72%。其中27個蛋白點在兩組間有顯著的量的改變,分子量集中在25~70 kD范圍內。有差異的27個蛋白點經質譜鑒定和數據庫檢索,發現了7個蛋白質。分別為鐵硫蛋白前體、三腺苷亞單位B、甲基丙二酸半醛脫氫酶、胰島素樣生長因子、海馬膽堿神經刺激肽及兩種未知蛋白。結論抑郁癥發病機制可能與海馬神經發生障礙和能量代謝障礙有關。差異蛋白點有可能成為抑郁癥的治療靶點
上一篇 : 大鼠重肽鐵蛋白(FTH)ELISA試劑盒基本原理
下一篇 : elisa實驗中易變質試劑的保存